“在国家的大好扶贫政策下,现在好了,我家在清水河镇泥溪安置点分到了安置房,我和妻子也不再像过去那样再跑几千里路去打工了,而是在家门口的纸厂就找到了一份工作。这样离家近,既挣到了钱,也能常陪在80高龄父亲的身边和照看正在读一年级的小孩,让老人不再孤单,让孩子不再是留守儿童了。”在贵州省远航纸业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打工的秦健,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高兴地说。
图为秦健在远航纸厂打工的情形。
家住清水河镇新场村九组的秦健,一家五口人,三个小孩,其父亲秦邦富另立户,但与秦健家一起生活。在采访中,秦健告诉记者,他与妻子陈双英1997年结婚后,他家就分家,一大家分成了三家,即父母为一家,大哥家和他家,但三家同住在一栋仅百来平方米的瓦房里,居住条件十分拥挤。为改善居住条件,他和妻子一边耕种着分得的三亩多薄地,一边就近打零工挣钱准备修建房屋。2004年,已有两个孩子、多少有点积蓄的秦健,在离新场小学三百来米的地方,建起了一栋110平方米的小平房。居住条件虽有了一定改善的秦健,在建房中,背了几万元的账。为了还账,为了生活,秦健和妻子边种地边打零工,几年的节衣缩食,2008年将背的账还清。2009年,秦健的第三个孩子出生,取名小映红。孩子来到这个世上后,经常生病,为给孩子看病,秦健与妻子四处寻医问药,几个月下来,孩子的病算是治好了,但又背下近万元的债。2012年,准备通过种植生姜来还债的秦健与妻子,以一分的利,给他人借了一万元钱,购买了2000斤姜种,种在自家的几亩薄地里。为盘好种下的生姜,秦健与妻子起早贪黑,整天忙碌在地里。谁成想,屋漏偏逢连夜雨,这年天大旱,等收姜的时候,挖出来的姜品质很差,仅卖几角钱一斤,一季姜卖下来,除劳力不算钱外,就姜种钱、化肥钱就背了万余元的账。对于仅靠耕种几亩薄地和打点零工来维持生计的秦健家来说,两万多元的债又压得他家喘不过气来。看到村里不少年轻人都外出打工挣到了钱,为还债,为供大的两个孩子读书,秦健与妻子商量,在把自家的土地拿给姐姐家种,请父亲看管家,于2013年春节后,丢下正在读初中的大儿子、二儿子,带着只有4岁的小映红,乘坐火车南下,到福建的厦门打工。
图为秦健的妻子在远航纸厂打工的情形。
在厦门打工的日子里,秦健与妻子吃苦耐劳,每月虽有一定的收入,但随着大儿子、二儿子陆续初中毕业,并相继到重庆市永川县机电学校就读,为支持大儿子、二儿子读书,以及支付小儿子在厦门读幼儿园的费用,再除去租房费、生活费、水电费和在老家一年的吃酒钱,秦健与妻子在厦门辛辛苦苦打拼几年下来,再将差的债还了,所剩也有限,家庭经济仍然拮据。2016年,随着国家脱贫攻坚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和实施,年人均收入仅有2720元的秦健家,被列为一般贫困户给以帮扶。这年的8月,还在厦门打工的秦健,看到小儿子映红已经七岁多了,应该读一年级了,就让妻子陈双英把小儿子带回老家新场小学报名读书。在小映红上学后,秦健的妻子陈双英又返回厦门打工,留守的小映红就只好与爷爷一起生活。也是在这一年的11月,通过易地搬迁扶贫政策,秦健家成了该村的搬迁扶贫对象,陈双英又从厦门赶回老家,到清水河镇泥溪安置点看房,并选定了一套百来平方米的新房。
2017年春节临近,秦健从厦门回来,高高兴兴地与妻子一道到泥溪安置点,看他家的新房,并为新房添置了床、厨具、饮水机、桌凳等物品。春节过后,在该村五人小组、驻村第一书记等的协调下,秦健与妻子参加了相关单位组织的提升就业能力的培训,并就近进入了贵州省远航纸业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打工。
采访中,秦健告诉记者,他与妻子在远航纸厂,工资还不错,从4月开始,他有3000元的工资,妻子有2500元的工资,厂里还包吃包住。“我家老人将近80岁了,小儿子8岁,在国家好政策的支持帮助下,给我们来这个厂,既打了工,挣了钱,又能照顾老人和照管小孩,不再让老人成为留守老人,不再让小孩成为留守孩子。”